愛情,是人生無可避免的課題。人生因愛情而成長、受愛情而富足。為了愛情,鄭愁予的思婦苦苦著馬蹄;為了愛情,席慕蓉那棵開花的樹,等了五百年。但閨中的等待最終只能等待,達達的馬蹄最終只是馬蹄;開花五百年的樹,等的再辛苦,最終也只能換來一片凋零的心。愛情不總是圓滿,戀愛不總是美麗,即便處在愛情關係中,閨中的等待、誤會的羈絆,也會造成愛情路上的坎坷與挫折。如何面對這些坎坷與挫折,便成為重要的課題。

  "我不會再打擾你了,相信......未來你會遇到你想要的公主。",直到前晚十點,男子看到簡訊,直奔女友住處,與警方破門而入,仍救不回她一命。

  頂著高學歷的鍾姓女子,在面對愛情時,也不過是個小孩。

  知識、能力、經驗,你想的到的那些,她全部都有﹔事實上,她有的太多了。頂著台大的漂亮學歷,讀到研究所的她,在她的經驗中,愛情,卻不是個曾有的經驗,這個學分,在她漂亮的證書上,缺席了。但就這一個缺乏的經驗,使得她漂亮的學歷與腦袋,成了廢墟中令人痛心的另一塊白骨,換得另個家庭的心碎。

  拉回辯題,高中生適合談戀愛,原因即在此。愛情這個學分,如果不趁有空間有資源的時候快點修,多一點戀愛中調和衝突、面對差異,甚至是分手的學習,戀愛經驗的空白,將導致如同前述的鍾姓女子一般,悲劇性的結果。以下我們分成社會和個人兩個層次,來探討為何在高中早點談戀愛、多點戀愛經驗,對人的一生比較好。換言之,為何高中生適合談戀愛。

  首先,高中時期談戀愛,社會的一切條件都將幫助我們面對愛情路上的坎坷與挫折。正因著高中處於學生時期,社會對這麼一個學生時期的人格,會給予較大的幫助和寬容。積極面來說,一個高中生面對這路上的挫折,那沮喪的神色,導師甚至輔導室的輔導老師都會介入關心,成年人卻只能面對牆壁徒自發愣;消極面來說,當一個高中生為了這路上的挫折淚流滿面,他可以在家療傷,社會給予關心都來不及,更別提要他擦乾眼淚、堅強面對,反之,一個成年人,和女朋友吵分手後,卻只能面對老闆的臭臉。前述的鍾姓女子,如果在她那段悲劇的戀情之前,她在高中談過一次戀愛,也許中間也一樣會和男友吵架、一樣會有挫折,但面對那個挫折的時候,她不會是孤獨的,我們會帶著她度過。在這個經驗之後,了解到如何處理這樣的挫折,下次,不會再犯。

  再來,一個學生時期的人格,具有的可塑性是其他時期無法取代的。學生之所以為學生,在於我們定義這段時間就是學習的年紀-學生生來便是要改變。這容易改變的特性使得成長變得容易-仔細想想,愛情,不正意味著變成更好的人的過程?為了心中的那個他,變的更體貼、更細心......若個性已被定型,那這些改變根本不可能發生,學生時期,正是發生這些改變可能的時刻。不論是愛情途上的順遂抑或挫折,我們可能知道要如何才能變的更好,但唯有學生時期的我們,才有能力真正做出改變。

  綜合上述,不論從社會或者是個人的角度,在高中時期談戀愛,不但談戀愛遭遇挫折時有方法可以幫忙你面對,更可以更容易的改變個性,讓未來的路更順遂。換言之,獲得戀愛經驗的過程不但更加順利,獲得的經驗也更多。故我方認為,在高中時談戀愛比較好,高中生適合談戀愛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稿件掩埋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